患者任某某,女,56岁,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13天因腹痛、发热行二次手术剖腹探查,术中见:空肠空肠吻合口粘膜渗出,部分外翻,考虑肠瘘,给予局部修补+输入袢造口术,术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血培养示:真菌感染。引流液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已应用抗生素,但发热未控制,予以会诊。患者口干苦,乏力,气喘,咳嗽、咳*痰,发热达40℃,于夜间及上午多见,无寒战,近4-5天无大便,腹部胀满,查舌质赤红,苔*厚,脉弦数,辨为:少阳证伴湿热伤营,气阴两虚。
-9-12处方:柴胡25*芩15薏苡仁60桃仁10芦根30冬瓜子30人参9玄参20麦冬20桔梗12竹叶20瓜蒌30丹皮15生地20*芪60
七付水煎服一日三次
告知主管医生患者病情危重,很可能危及性命。-9-14主管医生反馈,患者发热下降。告知主管医生如发热控制,病情还有转机。
二诊:患者口干苦,乏力,多汗,发热,最高体温38.5℃,精神状态好转,咳嗽、咳痰减轻,查舌质红,但较首诊淡了许多,舌苔*厚腻,脉左手弦数,右手寸关沉弱,尺脉弦,辨为:少阳证并湿滞蕴热,大气下陷。
-9-16处方:柴胡25*芩15薏苡仁60杏仁10白豆蔻6滑石15竹叶20通草10*芪90当归15厚朴12生龙骨30生牡蛎30茯苓30清半夏20生姜20
五付水煎服一日三次服
告知主管医生现高热下降,伤营亦有缓解,此次重点清利湿热,待湿热去再思养阴,不然互相掣肘,反不利。
三诊:患者口干,乏力,但精神状态已明显好转,可下地活动,无发热,查舌质红,干燥,斑片状*干苔,脉弦,辨为:肝胃阴液不足。
-9-23处方:北沙参30麦冬20当归15生地20枸杞子20川楝子10炙甘草6玄参20鳖甲30知母15芦根30丹皮15人参9*芪60
七付水煎服日一剂
主管医生反馈,病情平稳,状态良好后回当地。
方剂分析与个人感悟
此患者首诊较危重,读《温病条辨》可知当治疗互相掣肘时,一般患者都较重。比如此患者首诊湿热而营伤,清利湿热还得顾其阴液,但补阴却易助湿,但此时患者又必须清热利湿养阴并举。患者口干苦,少腹痛,脉弦数,乃肝胆气机被郁,故以柴胡、*芩和解少阳,疏利气机,气机畅通对清利湿热亦有利。患者咳嗽、咳*痰,故以苇茎汤加桔梗、竹叶、瓜蒌清利肺热痰湿,同时瓜蒌有润肠通便作用。以玄参、麦冬、生地增液养阴,丹皮清散营分之热,人参、*芪则补气,同时配桔梗防脾肺之气下陷。二诊舌质稍淡,而舌苔*厚腻,热势亦稍减,故以三仁汤为主方集中精力去其湿热,患者多汗,知卫气不固,故以大剂*芪配当归合龙骨、牡蛎固卫气,敛阴液。口仍干苦、脉弦,以柴胡、*芩继续和解少阳,疏利气机。三诊患者湿热已退,发热已控制,舌质红,干燥,舌苔已退,呈斑片状干*苔,可知肝胃阴液不足,故以一贯煎为主方养阴退热,芦根一味养阴同时利剩余之湿。
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亦应用了强有力的抗生素,因每次会诊未注意其西医方面用药,故未做记录,主管医生反映最后还用了多粘菌素。但中医在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相信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湿热伤营的患者,也为自己在治疗这种证型方面积累了一点经验。第一次会诊此患者时,会诊单思考良久才写出来,主要纠结于如何清利湿热而不伤阴,如何养阴而不增湿,此时想来真是两难之时,印象深刻。而抗感染治疗必须自身得有免疫力,如果自身体质很差,再好的抗生素也挡不住细菌、病*的肆虐。曾经会诊几例重症感染患者,体质极差,说话都喘息,当时先不管什么感染,先用大剂量*芪(90-g)和人参,将气补上来再说。所以有效控制感染,自身体质很重要,临床上应重视,而不要只是一味盯着病原菌。
郭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