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研速递水解配方乳喂养对肠造瘘回纳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前期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224/4342820.html

肠造瘘术是治疗小儿各种消化道畸形和严重消化道梗阻及感染的有效手段。待原发疾病有所缓解后,肠造瘘术后患儿会再次做肠造口回纳术,对于患儿的营养监测至关重要。肠造瘘回纳患儿多伴有胃肠功能不全,肠道缺氧、胃酸、蛋白酶活性低、肠黏膜渗透高,吸收能力差等特点。而长期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黏膜萎缩、胆汁淤积发生率提升,因此对于肠造瘘回纳患儿肠内营养为首选营养途径。常规配方乳中大分子蛋白不容易被患儿消化,会因患儿的消化道高渗透性引发过敏反应。故本研究拟将水解配方乳运用到肠造瘘回纳患儿中,来观察对患儿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我院小儿外科年4月至年1月肠造瘘回纳患儿68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即年4月至8月归为对照组,年9月至年1月归为观察组,每组各34例。纳入标准:①经历过肠造瘘回纳术的足月患儿,且均由肠内营养提供营养;②单口造瘘口;③患儿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如心、肾、肝功能不全等;②具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者。2组患者在年龄和原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配方乳喂养。观察组患儿给予水解配方乳喂养。常规配方乳热量.6kJ,蛋白14g,脂肪28.5g,中链脂肪酸30%,乳酸50,清蛋白70,酪蛋白30,Namg,Kmg,Camg;水解配方乳热量kJ,蛋白14g,脂肪28.5g,中链脂肪酸50%,乳酸0,清蛋白,酪蛋白1,Namg,Kmg,Camg。2组患儿在配方乳方面不同以外,其他措施均相同。内容包括:①病情观察:患儿术后复苏期间取平卧位,防止呕吐导致窒息,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②营养支持:在肠造瘘回纳术后,遵医嘱试喂少量温开水,观察有无腹胀、呕吐、胃储留等症状,若为以上症状,按照组别喂养相应的营养乳。③皮肤护理:对于造瘘回纳口附近皮肤应定期消*、更换纱布,防止皮炎发生。皮肤定时清洗后,使用3M敷贴保护伤口。④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儿及家属心理动态,为其营造安静、温馨的环境,消除其焦虑情绪。更加积极配合治疗。

1.3评价指标

经过1个月干预后,比较2组患儿生长指标监测以及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生长指标监测:测量1月身长、头围。肠内营养并发症包括低钙血症(血钙低于1.8mmol/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胆汁淤积性*疸(血结合胆红素>34μmol/L)、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肠造瘘回纳患儿生长发育水平比较

观察组头围增长和身长增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2.22组肠造瘘回纳患儿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生低钙血症2例,胆汁淤积性*疸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47%(5例、9例、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肠造瘘回纳患儿肠道功能不健全,蛋白酶不够,肠道渗透压高导致身体处于高致敏状态。因此,当其摄入含有大分子的常规配方乳后,会引发胃肠道过敏反应,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而水解配方乳将蛋白经酶切水解、加热、超滤等处理后,形成短肽及游离氨基酸,更有利于蛋白质吸收,也可改善胃肠道耐受性,降低患儿过敏反应。本研究将水解配方乳喂养引入肠造瘘回纳患儿中,观察对其营养状态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水解配方乳喂养组)患儿从头围和身长增长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配方乳喂养组)。观察组患儿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47%)。由此可知,水解配方乳喂养可以促进肠造瘘回纳患者成长,同时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这可能与水解蛋白乳喂养可有效改善患儿肠道耐受性有关。研究表明,水解蛋白乳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胃排空。刘瑶等研究发现,水解配方乳喂养促进胃排空,而胃排空与血浆胃动素相关,该物质可增加患者排便次数,从而促进患儿新陈代谢。此外,低能量的营养乳会减慢胃排空,本研究还显示,水解配方乳含热量为kJ/ml,显著高于常规配方乳能量.6kJ/ml,故水解配方乳可以促进胃排空。另外,水解配方乳中酪蛋白水解物可抑制蛋白源性阿片受体激动剂的活性,改善胃肠道耐受性,并诱导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减少胃食管返流等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水解蛋白配方乳因低致敏、易消化等特点,可有效促进肠造瘘回纳患儿成长发育,且有效降低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可以在临床推广。

原作者:余黎静,*慧双,陈芳,金蜜蜜,胡小叶,郑娜

原作者单位:温州医院小儿外科

通信作者:胡小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